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讯美国国土安全部于5月22日宣布,即日起撤销哈佛大学“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”(SEVP)的认证资质,禁止该校在2025-2026学年招收国际学生,并要求现有持F类或J类签证的外国学生转学,否则将失去合法居留身份。哈佛大学对此强烈回应,称此举“违法”且出于政治报复,并誓言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。
政府决定:以“反犹主义”为由施压
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丽丝蒂·诺姆在声明中称,哈佛大学因“屡次违反联邦法律”而失去招收国际学生的“特权”。她指责哈佛未能有效应对校园内的“反犹主义”问题,包括未保护犹太学生免受骚扰,并允许“亲恐怖主义煽动者”在校园活动。诺姆强调,此举是对全美高校的警告,要求它们遵守联邦法律。
根据新规,哈佛大学将无法为国际学生签发维持签证所需的I-20表格,现有学生需在宽限期内转入其他具备SEVP资质的学校。美国移民律师协会指出,持OPT(实习工作许可)的学生若转学可能面临工作授权终止的风险。
哈佛回应:指控不实且损害学术自由
哈佛大学在声明中驳斥政府指控“缺乏证据”,并强调国际学生和学者来自140多个国家,为该校及美国社会贡献了巨大价值。校方称,政府的“报复性行动”不仅威胁学术研究使命,还将削弱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。数据显示,2023年秋季哈佛国际学生占比达27%,约6793人,另有近万名国际学者在校工作。
哈佛校长艾伦·加伯表示,学校已采取多项措施打击反犹主义,但拒绝屈从于政府“干涉学术独立”的要求。此前,哈佛因拒绝调整招生政策及废除“多元化计划”(DEI),于4月遭政府冻结22亿美元联邦拨款,并面临免税地位被撤销的威胁。
背景与冲突:政治博弈下的学术危机
此次争端源于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1月上任后,对多所顶尖高校发起的“反犹主义”审查。在巴以冲突引发的校园抗议浪潮中,哈佛、哥伦比亚大学等院校成为重点打击对象。政府要求高校改革治理结构、限制亲巴勒斯坦活动,并以削减资金为要挟。
哥伦比亚大学此前已妥协,同意加强校园监管并调整中东研究项目,但哈佛选择“硬刚”。4月21日,哈佛正式起诉美国政府,指控其以资金冻结手段操控学术决策。此次SEVP资质撤销被视为冲突的进一步升级。
影响与后续:学生困境与法律拉锯战
国际学生群体陷入身份危机。奥地利籍学生卡尔·莫尔顿称,许多人“一生努力进入哈佛”,如今被迫考虑转学及签证风险。律师建议学生尽快联系其他院校,但多数高校转学截止日期已过,短期内难以解决身份问题。
法律层面,哈佛可能申请临时禁令以延缓政策生效。加州一名联邦法官虽已叫停另一项针对国际学生的禁令,但此案与哈佛无关,结果仍存变数。诺姆称,若哈佛在72小时内提交过去五年国际学生的“非法活动记录”,可恢复资质,但校方此前已拒绝类似要求。
因此,此次事件折射出美国高等教育与政治权力的激烈博弈。哈佛的强硬立场或将引发更多高校的法律反抗,而国际学生的命运则成为这场斗争的缩影。随着诉讼推进,事件的走向将深刻影响美国学术自由与移民政策的未来。
对于办理移民签证以及留学方面有疑问的的朋友,可以来做一下移民综合评估,信偌海外顾问会帮您订制合适的移民方案!
本文来源:https://m.gioic.com/remenzixun/2218.html
项目推荐: 美国杰出人才移民EB-1A美国NIW国家利益豁免项目…美国EB-3职业移民美国L1签证美国H-1B签证美国EB-5投资移民联邦创业移民萨省雇主担保联邦技术移民BC经验移民曼省企业家创业移民